圖擷自David Lezcano 分享 facebook 無論是在3000人的大企業,或是30人的新創公司,我在招募人員的面談時,總會在會談告一段落,對於來面談的人提出這個問題 : 「無論是不是在這個公司任職,你對於接下來的這份工作,最看重的價值或是期待是什麼?」絕大部分的人對於這個問題都不太有準備,或是需要我提供選項來回答 : 金錢報酬、升遷機會、自我成長與挑戰、工作與生活的平?…哪一個?(且以當下職場的氛圍,就算當事人心裡很在乎,幾乎沒有人會提「工作與生活的平衡」。)無論對方的回答是什麼,我總是會再接著問 :「那麼,你願意為這個價值或是期待,付出多大的代價?」所求與代價要「金錢報酬高」,可能意味著你必須離鄉背井、到處奔波;有「升遷機會」,可能意味著更多的責任與壓力;「自我成長與挑戰」,可能意味著手邊可用的資源少,但必須在壓力下快速地進入狀況。當然,這些問題非常地個人取向,也不會有標準答案。但是由當事人的回答中,你可以了解他/她是否分析或是梳理了自己的工作心態與目標,是不是真正地瞭解自己,或是從此發現自己竟如此茫然?資源有限,追求錢多事少離家近,絕對是妄想。但更深層的問題是,這反映了「不了解自己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」,往往是工作者的職涯問題根源所在。其實,不只工作職涯,甚至面對一段感情、婚姻,乃至於人生,我們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嗎?(還是我們都在過別人的人生?)為了這些我們所看重的價值,我們又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呢?如果不是真正想要的東西,只要一談到代價可能超過「預算」想像,人們往往就會出現「可是…」、「一定要嗎?」、「好麻煩啊」、「算了」的聲音;到頭來,什麼都付出一點、什麼都得到一點,似乎什麼都有,卻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。用一生回答的難題「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?」並不是個簡單的問題,甚至需要窮極一生來追尋回答,而除了少數曾經真誠地面對自我、抽絲剝繭,不得到答案絕不罷手的「自我修行者」外,大部分的人面對於這個問題會有以下三種情況:(1) 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,也不覺得這個問題很重要,反正眾人怎麼過我就怎麼過,不然就得過且過 。(2) 金錢、名利、地位…這個社會看重的指標,我覺得每一項都很重要,所以什麼都想要 。(3) 以為自己想過了,也想清楚了,但是面對壓力與挫折時,才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不一樣的東西。在暢銷全球《走吧!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:創造有意義人生的7分鐘微行動》一書中,作者艾莉森.路易斯(Allyson Lewis)提出「7分鐘方案」—— 每天利用7分鐘,將最優先重要的事情做完,就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,甚至扭轉人生。而7分鐘方案要做的第一件事:思考清楚對生命的企求。人生的使命、要務與目標就像成功的企業都有份使命(Vision)宣言一樣,有意義的人生也必須有份「人生使命宣言」,並付諸文字。一旦有了這份位階最高的宣言,才能一路往下列出自己最重視的要務(Mission),然後依據優先順序,決定每天該採取哪些「微行動」,將令人分心的事情排除,專注在真正有意義的事情與目標(Goal)。這個VMG(Vision, Mission, Goal)的結構,讓企業與個人有了行事的準則與價值的定位。回到整件事的源頭 : 「人生使命宣言」,並由最根本的問題出發:「我人生最重要的需求是什麼?」路易斯列出了75個非常基本的價值觀,包括愛、友誼、自由、學習、影響他人等,希望讀者經過數次的思考與篩選,選出前十大價值觀,並進行排序。因為這些個人價值,都是讀者在生活中最珍視的東西,也是一切行動的驅動力。看不出問題的性向測驗?我完全同意透過這種深入的自我洞察,不失為一種找到自己價值觀的方法,但是也不禁懷疑,有多少讀者能夠耐著性子,一次又一次地檢視、思考及篩選。再者,這些非常基本的價值觀,可能會讓讀者產生困惑 : 這些價值觀對我都很重要,我看中的絕對超過十個,而且很難取捨。或是,當這些價值觀要轉換成長遠目標,並以行動具體執行時,讀者卻茫然地不知道如何開始,甚至還懷疑當初自己的篩選過程是否有瑕疵。的確在我們求學及求職的過程,甚至於在職場的員工發展計畫中,類似的性向、職能自我評測屢見不鮮,至於效果如何,則就見仁見智了!我無意對西方的各種評測方法驟下「遠來的和尚會念經」的結論。西方的社會與教育,從小就注重自我洞察及探索,尊重個人特質的差異與適性發展,這些評測是建立在注重自我發展的環境與基礎下,受測者給出的答案大多能忠於自我。然而在東方文化裡,個人的發展傾向去符合社會全體的共同價值觀。因此,在我們的社會中,且不論你是否有空間能做自己,光是要真正認識自己,可能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更遑論能在性向測驗中得出一份「給自己」而不是「給這個社會一個交代」的答案。從命理來檢視至此我不禁要問,除了在這些特定目的的情境下,你試過真正去了解自己嗎?25歲時的價值觀會和35歲時的價值觀會相同嗎? 你追求的,有哪些是「天命所嚮」、有哪些又是社會化後加諸於你的「幻象」?你分得清楚嗎?如果跳開當事人的主觀檢視,以命理分析的角度來看,這些基本價值觀的篩選,其實與當事人的命宮、身宮主星以及行運有關。舉例而言:「家人」是是絕大多數太陰星與太陽星的核心價值觀,「幫助他人」屬於天相星與天梁星。「創造改變」、「有競爭力」可能是開創型主星七殺、破軍、廉貞、貪狼的首選,「金錢」、「擁有財務保障」則是武曲星與天府星的必要之擇。透過命理的這些說明與導引,讓當事人有了主星價值觀的基本認知,可以作為工具、套用來檢視其過往的經驗,或是生命中的重大事件與決策,和其星性是否相對應,有助於他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。除了命宮主星之外,「身宮」的主星在當事人40歲之後,也會逐漸發揮影響力,開始扮演命宮的角色,因此你會發現許多人在40歲之後,個性跟價值判斷出現明顯的轉變。直指人生課題的「身宮」一個人的身宮,也代表他中年過後人生最著重發展的領域,身宮只有可能處在以下6個宮位:命宮、夫妻宮、財帛宮、遷移宮、事業宮和福德宮,這6宮都是跟「我自己」密切相關的領域。如果一個人的身宮在夫妻宮,對他來說這輩子很重要的課題就是感情和夫妻關係;在財帛宮者大半輩子努力用各種方式求財;在遷移宮代表人際關係和出外發展是他的人生重心;若在事業宮代表他這一生追求個人志業成就;在福德宮者畢生與其內在精神狀態、價值觀纏鬥不休…至於命身同宮的人,則性格一路走來始終如一,而且他們只問一個問題:「我到底是誰?」,追尋著「自己生而為人的價值與意義」這樣相當存在主義式的答案。命例一:從家庭重心轉移到公共事務我曾看過一個命例,一個完全以孩子、家庭為生活重心的命宮太陰星坐命之人,在步入中年之後,開始對政治、公共事務產生莫名的興趣。當事人並未深刻察覺自己的改變,只覺得自己身為社會的一份子,就應該關心這個社會,想辦法讓這個社會更好、更進步;50歲之後,他更投身公益事業,主動解決他所關注的社會議題。從命盤上來看,太陰星本來的確極為注重家庭和親情,但當事人的身宮坐事業宮,宮內主星是太陽、天梁;太陽星關注公共事務,天梁星熱心公益、服務利他,因此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年過中年後,他有這樣的價值觀轉變。命例二:從穩健守成到大膽進攻還記得我們先前提過的另一個命例:年輕時就已嶄露頭角、位居高位的紫微、天府,照理說在職涯發展上應該傾向保守穩健的行事風格。但當他行運至七殺大限時,卻仍願意為了公司未來長遠的發展,遠赴歐洲開疆闢土,承擔企業轉型的重責大任。檢視他的身宮主星發現,原來他的身宮也是坐事業宮,當中有廉貞、天相兩星,廉貞主蠻夷之使、天相主服務利他,與他大限命宮中勇於開創的七殺搭配,成就了他跌破眾人眼鏡的決定。這些改變若以因果邏輯來推理,似乎沒什麼跡象可循,外人難以理解這當中的落差,但是從命理的角度來分析,他們性格、價值的轉變脈絡卻是清晰合理的。在這些討論與分析的過程中,當事人透過命身宮主星的特質、行運的變化,逐步地重新認識自己,進而能更有效且自信地依照自己的價值判斷、進行決策。命理,是探索自己、自我覺察的工具長久以來,社會對於命理分析始終抱著非常兩極的態度 : 不是嗤之以鼻、斥之為怪力亂神,就是折服於命理分析運勢的準確度,進而加油添醋,製造更多的「神蹟」。歸根究柢,是因為我們將命理分析視為一種「短期解決表象問題」的工具,希望立刻得到解答,進而快速解決眼下難題,好獲得即刻的心安平靜。當然不可否認,紫微斗數的確具備這樣的能耐,這也是它迄今仍能廣為流傳的原因之一;但是如果能透過命理分析,協助人們做更細緻、長期的自我探索,重新認識自己,才是治本之道。或許,這也才是現代紫微斗數應有的價值與貢獻。【更多精采內容,詳見沒有辦公室的人生策略長】
840710689A8AF987
留言列表